首页 > 相关新闻
新中医药三核心 传承、创新、独特

中医药的新时代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3月27日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揭牌仪式并召开工作座谈会。她强调,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属于卫健委管理,指引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

  孙春兰指出,新机构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必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从健康教育,疾控预防,病患转诊医疗提出服务策略,对医疗、生育、老龄政策做出指示,卫生系统薪酬将深化改革。尤其提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中医药前途:传承、创新、独特作用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这是3月22日新华社播发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对中医药工作修改后的表述。相较于此前的“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修改后增加了“创新”和“鼓励中西医结合”两方面内容。修改的原因何在?

  传承,守正出奇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以“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为核心的东方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中医学又同时确立了以临床为实践,以取类比象和抽象思辨为核心的一整套独特的方法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的主体是以脏象学说为核心的多学科医学理论系统,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实践形式的东方自然哲学式的医学。

  “按照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的方针,是1982年4月在湖南衡阳市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会议上提出的。该方针是在沉寂多年的中医论坛开始活跃时,有鉴于十年动乱期间中医药事业的惨痛损失而提出的。

  “所谓传承,几千年来,中医药哲学内涵是相对守恒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但是在对疾病认知、处方用药及针灸推拿等技术层面,每天都在进步,可以说创新是中医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更好传承发展。增加‘创新’二字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代表因此审议报告提出的修改建议。

  创新: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医学模式,不是崇洋,也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学。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要能够做到在理论层面上融汇贯通,在实践层面上优势互用。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可以取长补短,针对不同疾病和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更优化的治疗方案,鼓励中西医结合,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创新:互联网+的运营模式

  互联网嫁接到传统中药产业,更接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符合高效的生活快节奏,例如智慧药房就是改变繁琐熬药方式的一种创新模式,把人们从繁琐的中药汤剂制备过程中解脱出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此外,互联网还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信息化、中药电商、中医线上教育、在线问诊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独特性,成就其不可或缺

  当代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一种是发源于西方、近200年得到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体系,基于解剖学、化学、生物学,另一种是发源于东方、基于哲学、自然、伦理、精神,经过不断积累、反复总结形成的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体系。

  当代的两种医学体系,两种医学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医疗模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显著特点。

  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系统调节。中医整体论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其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中医的思维方式较多地应用模拟推理、经验总结,中药方剂通过多种有效组分对机体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中医强调整体和多因素的相互联系,重“辨证”,用哲学思维阐释发病机理,着眼于调治“患病的人”,重视整体效果。

  现代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分析和还原,但整体综合显得不足。西医认为,人体由组织器官等组合而成,偏向于采用还原论和“物理-化学”反应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多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机体靶点的作用,因而采用的药物往往偏重高度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对抗性。西医比较倾向于形态、局部医学,注重直接的因果关系,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视直接效果。

  当代社会,医学面临着两方面的严峻挑战。第一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人类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NCD),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肿瘤等,在寻找治疗多因素导致的严重复杂慢病上,进展迟缓,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方面的挑战是医学模式面临的困境。一是以征服性治疗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二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面对巨大开支,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是时候要改变医学目的了

  首先医学预防为主要,以积极乐观、调养身心,将“以征服性治疗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符合新的整体和预防医学发展模式,拥有朴素唯物,天人相应中医药,遵守阴阳五行、经络、脏象、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并且在实践论、整体论、辨证论、系统论四大方法学中不断提高精炼。因此在此国际医疗环境相下,中医药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我国中医药事业如何遵守中医特色?(1)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整体、恒动、天人相应的观点,有它自身的生命观、疾病观、预防观、整体观、自然观、治疗观和辨证观等。(2)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为核心,包括运气学说等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3)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整套理、法、方、药的规律,充分体现了辨证思维。(4)有效的传统综合技法,如针灸、按摩、气功、正骨、汤药、食疗、熏洗、心理等治疗。

  当代科学正展现整体与局部并重、综合与分析并重、经验与实验并重的发展趋势;当代的医学也正在由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时代逐步过渡,中医药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重大贡献,迎来迸发活力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