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中药材生产道地化、良种化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药管理局三部门去年底联合发布文件《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要建设2500万亩以上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我们该如何解读此政策?又该怎样借助此政策来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同样是做一件事情,有的人就能找到一些很有意思、回报丰厚的切入点。从事农业生产也是如此。同样是一块地,通常大家能想到种粮种菜种水果,其实,能种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且国家最近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

  2018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顾名思义,这是国家在鼓励中药材的培育生产。这份规划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冬虫夏草、川贝母、红景天等野生药材濒临枯竭,另外一些药材的乱挖滥采则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对相关中药材有条理、有规划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

  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要建设2500万亩以上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所谓“道地药材”代表的就是那些极具地域特色的优良药材,这次国家规划当中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特别划分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产区。可以说,东南西北无所不包,身在何处,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且这份规划提到,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国家财政的扶持,还有金融贷款优惠,可以看出,是要激活各层次的资源来推动这项工作。

  从政策而言,首先看到的是为药材种植所带来的机遇,有了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扶持,我们利用现有土地,可以带来更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另一方面,也是在给中药材的发展贡献力量。而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视角。

  其实还应看到,国家的着眼点并不只是扩大种植面积,而是要建设一个完整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从药材选育等基础研究,到标准化生产、品牌推广,再到流通体系、产地加工体系都在国家的扶持范围当中。而种植之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也许更值得去发掘。比方说,有一些药材对环境有特定的需求,这意味着一些中药材的种植基地会处在相对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换个角度来讲,这也意味着一种对于交通物流、生产生活材料的刚性需求,依托这些种植基地,如果能够提前来布局这些第三产业的内容,就可以错位发展,在新的体系当中提早找到一个独特的立足点。

  顺着这个思路,中药材涉及的人力资源、中药材炮制加工,也都有很多可以开发的生意。而中药材的宣传推广,新产品的研发,则是更值得关注的环节。

  所谓眼光,就是大家都看到同一个东西,有人就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思路。当然,如果开动脑筋,大家都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意。而这种寻找新生意的思路,则是学习的重点。不管农林牧渔,有了这个意识,随时都能找到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