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中医药如何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赵超:消除对中医药的“傲慢与偏见”

  “中医药曾一度引起‘科学与不科学’的争议,一些偏激的观念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较大程度地干扰了中医药和中医药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步长制药集团总裁赵超表示,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人体健康,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遇到不少掣肘:一是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管理与发展体制仍未建立,社会与各部门对中医药的歧视和偏见依然严重;二是中医药方法评价亟待有国家标准规范;三是中成药不良反应被过度放大;四是医疗合理用药与医保控费管理矛头都在重点指向中药。”赵超坦言道。

  为此,赵超建议:西医临床路径的制定要考虑中药大品种的列入。2018年4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和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西医结合论坛上,《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正式发布。这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有益探索,期待今后有更多的相关疾病中西医临床治疗路径出台。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中药产业因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被各地政府重视,给予了大力扶持。但中药产业底子薄,产业过程中高技术含量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建设我国中药科技创新体系,使中药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也需要有政府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此外,还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建立合理开发利用制度。

  最后,赵超强烈呼吁,对于有着临床价值和科技价值的中药大品种予以支持,不再将其列入辅助用药目录中,要组织中医药领域的院士、专家对中药大品种进行科学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林凡儒:中医药法在落实上还得加把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林凡儒提出,该法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在具体措施上加把劲。

  林凡儒指出,国家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有关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审评的相关文件中,放开的古典名方和可食可药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偏少,对中药新药的审批还没有脱离原有的框架和化学药品的评审模式,多以近代名老中医的验密单方以及应用多年且临床疗效明显的院内制剂品种为基础,开发新药的政策也没有真正放开。这些都严重束缚着中药新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和市场转化,影响和制约着中药企业的发展。

  林凡儒建议,应以中医药法为准绳,从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角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和修订。进一步放开古典名方数量和可食可药的中药品种数量,进一步推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放、管、服”力度,在制定和修改中药新药审评政策时,把名老中医的验密单方、应用多年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与古典名方同样对待,使近代中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开发成新药产品,应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治疗。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中医药学生培养要“聚焦主业”

  中医养生渐成为社会新风气,有良好的中医养生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员供不应求。然而,我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并不能完美匹配社会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认为,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在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强化中医原创思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有待加强;中医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亟待加强;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高水平教师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中医药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中医药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医疗机构临床教学意识和能力弱化,中医药人员职业素养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有待加强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医药院校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陈百灵说。

  在招生方面,陈百灵建议允许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通过自主招生等途径,招收有中医家传背景或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药学、有较大中医药发展潜力的学生,以及吸引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中医,提升中医药生源质量。

  在教育教学方面,陈百灵则建议改革现有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坚持以中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主,整合西医课程,优化非专业课程,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学习。

  陈百灵还特别指出,在课程设置、招生招录考试等方面,允许医古文代替外语,淡化或取消中医药临床专业对外语的硬性要求,改变目前在校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外语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外语翻译设备已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时之需,让对于外语没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外语得不偿失。”

  此外,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也是陈百灵十分关注的问题。她建议,加大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遴选、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示范基地,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育职能,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鼓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学名师为本科生授课,支持中医药院校专任教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用老师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和自身的成长感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中东欧国家也需要中医药

  中东欧国家对中医药有较大需求,目前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已经开展了部分中医药合作项目,但总体来讲,合作规模较小,供给有限,无法满足中东欧国家需求。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提出,要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合作。

  武义青建议,要区分中东欧各国地区差异,有针对性选择合作模式,可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合作、互联网+中医药合作、中医药文化交流等,也可围绕中医药产业开展如中医药种植、加工、器械使用等配套项目合作。同时,加强培养既精通中西医又懂外语的中医药专业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董瑞:培养基层小名中医

  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的不断投入和建设,乡、镇、村等基层卫生机构的房屋、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已基本满足服务基层公共卫生需求,但是,人才缺乏和服务能力不足仍然是短板,急需解决。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董瑞建议,可以培养基层小名中医。

  “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健康保健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作用。”董瑞表示,中医药源于民间、源于基层,在基层最能发挥作用,政府应加大力度支持二、三级中医医院专家下沉到基层,传承中医药、培养“小名中医”,同时加快中医执业与全科医师执业的并轨使用。

  此外,董瑞还建议,政府要有计划、有目标地举办基层西学中班,鼓励全科医师,取得助理医师及以上的乡村医生、专科生等参加西学中,使他们成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主力。中西医结合人员在基层,能发挥中医与西医的最大作用。

  董瑞认为,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执业护士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当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举办中医护理培训班,可以使他们掌握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从而承担部分公共卫生职责,以补充基层全科医生的不足。”董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