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进行申遗

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进行申遗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拿一本所谓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做文章。而我国自200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双方互争高下,一时间引发多方争论。

  有网友称,“韩医”发展时间虽只有20年,但凭借其财力雄厚,声嘶力竭,也赢得不少响应者。更多网友热议,中医扎根于中华文化,胜券在握,但要反思国宝为何屡屡有人敢涉足,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有钻空子的机会,走端午被抢的后路,借对传统中医进行系统梳理的一个契机,还原中华文化本来面目。

  争议

  20年韩医抢占中医遗产

  话说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殊不知,《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主要参考中国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等撰集而成,其核心是以医学“气血运行,四象分辨,五行生克”来提示医学本质,是受中国道教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

  检索历史,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前,“韩医”的记录为零。过去,由于“汉医”、“韩医”的韩文表达方式是一致的,1962年,韩国政府废除了韩医师制度,遭反对后韩国政府才放弃该念头,韩国医院招牌上所谓“汉医院”、“韩医院”,其实就是中医。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案》,才明确把“汉医学”改为“韩医学”。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医生协会和药剂师协会提出改革方案,建议韩国政府实现韩医与西医结合的一元化,又遭强烈反对。

  大难不死,“韩医”发福了,现在做韩医须6年的韩医学专业学习,通过全国统一资格考试。韩国保健福祉部还投入7.62亿美元,举办韩医学国际博览会,进行海外韩医学古文献调查研究(多来自中国的图书馆)等。

  除了弹药准备,韩国“中医申遗”策略中还派出强劲推手。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韩国学者林顿熙就积极参与,韩国这次申遗,他是主力。另一学者徐庆浩则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

  热评

  网友声援中医进保险箱

  韩国为韩医申遗不是坏事,这让我们国人增强了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沈志祥司长喜称:“韩国启动的消息在国内传开以后,原来反对中医申遗的(人)也不反对了。”一位西方学者说:“骄傲贯穿着韩国人的血脉,如果中国人也有一点,她可以是更伟大的民族。”

  网友“亚西亚”认为:“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韩国即使申遗成功,得到的只是联合国的一纸公文,想深研中医,他们还得来中国图书馆。”网友“子曰”愤怒道:“韩国夺宝只是逞一时之强,成功率不见高,但却引得中国亿万百姓的群愤,得不偿失,真是开国际玩笑。”

  韩国留学生“李英爱”称:“韩国人根本就不认为韩医和中医有什么联系。”外国人不理解也罢,但居然有网友在网上发起“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要让中医“退出国家体制”。对此,韩国网友“金哈日”笑道:“你们不想要,那好我来给你们申请保护吧。”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回击道:“申遗是对传统中医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的一个契机,我们绝不放弃。”阆中市文联主席彭莉说:“国人对中医改为韩医申遗等的声讨,证明大家都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有钻空子的机会,这就是进步。”新浪网友“笨鸟先飞”却痛骂中医“叛变者”:“愚蠢!外人把中医当宝,你不支持也罢,还从中作梗。”

  对待韩国的“中医”申遗,不少网友也持理性态度。网友mats认为:“要加快中医药申遗的步伐,用行动做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那些人也不是弱智,相信不会干‘宣布中医属于韩国’的蠢事。”网友“玩子”说:“让中国中医药文化进入世界文化文物遗产目录这个保险箱,有两个作用:一是促进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意识;二是防止被某些贼人拿去乱用获得经济私利。”

  应对

  官民合打“申遗”保卫战

  自2003年以来,无论是官方或民间,都为中医申遗打了不少漂亮战。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11月,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该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八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规模大、规格高。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近日,中国传统医药申遗委员会召开会议,重点研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内容和策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申报进度报告中称:“建议由我局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引起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优先申报。”

  韩国“中医”申遗,亦引发民间弘扬中医高潮。由中医师徐小周举办的北京厚朴中医学堂最近来了16位德国学习者,德国学生在中国学习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传统的中医疗法,见识了真正中药配制的过程,又体验了美味药膳。另外,“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今年7月在北京启动,活动计划3年完成,行程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皆受到百姓强烈追捧。

  访谈

  将中医和传统文化打包推广

  受访嘉宾

  吴擎添(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中医药研究所所长。1983年,任职于广州市中医院;1988年,移居澳大利亚开设中医诊所及经销中成药。)

  记者(以下简称“记”):介绍一下中医在澳洲的情况吧。

  吴擎添(以下简称“吴”):在悉尼大学、悉尼理工大学都开设了中医系,学制4年,还有研究中草药的硕士班。墨尔本的两间大学也有中医班,学习中国的针炙等。

  记:那里的中华文化氛围怎样?

  吴:最近就职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一个中国通,普通话讲得不错。在澳洲,高考是可以选考汉语的,计入入学成绩。汉语已经成为了澳洲的第一外语,到处都可以看到学习汉语热。

  记:你在悉尼开设中医馆为什么受欢迎?

  吴:治疗关键是看疗效。疗效好自然受欢迎。在澳洲,看西医是不用钱的,凭医疗保健卡就能全免费的,看中医却要钱,每次要三四十块澳币,但患者还是要来看。一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效,对中医口碑相传;二是相当一部分西人比较崇尚天然的草药,认为这是绿色治疗法;三是因为西方人过去比较少看中医,所以更显疗效。

  记:你如何推销中成药?

  吴:一方面我开诊所,这是最好的推销平台了。另一方面我根据当地气候、当地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对中成药做了适当的改良,通过澳洲药检部门的验证后推向市场,疗效更有针对性。

  记:在澳洲推广中医和中华文化,你有什么经验?

  吴:我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每周在当地电台开办健康讲座活动,也办了一份《健康与家庭》的华文杂志,通过不同的渠道介绍中医原理与保健常识。同时,我的诊所和药店都吸纳会员,给他们提供长期的服务。我觉得文化和商业相结合,中医和中国文化打包推广,就会呈现强劲的生命力。

  史料链接

  两千年前中医体系已完善

  话说中医真正见诸文字,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中国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结合《易经》阴阳、五行理论,整编了《黄帝内经》一书,成为中医有证之源。该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包括阴阳关系、五行关系、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治疗及预防等。

  东汉医家张仲景是中医发展的旗手,公元三世纪,他深入钻研古典医籍,广泛采集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被誉为“方书之祖”。

  毛泽东更是中医的“粉丝”,他曾说:“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在很多方面对中医采取了不适当的限制和排挤政策,以致长时期在社会上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不但将使我国保健事业继续受到重大损失,且这部分文化遗产就有散失的危险。”近代学者梁启超虽力推西医,但也曾赞中医:“带有一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神秘性。”